【浯口龙舟精神】自强——每一滴汗水都是浇灌向好的雨露
2024-07-21 21:37:14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党政办 | 作者:张享、余金津
浏览量:2551
自灾后重建启动以来,浯口镇各基层党组织上下一心、党群携手,发扬自立自强精神,全力以“复”加速灾后重建!
“这是村上自己的事,我们不能总想着靠别人。”洪水退去后的几天、天气放晴,在乐才村二组、四组、五组一台台村民自筹的大型挖机正在紧张作业,村民们自告奋勇,在乐才村主干道道德桥塌方处忙碌起来了.....洪水退去后,全镇主、支干道路损毁严重,为生产生活带来不便。为争取用最短时间、最快速度恢复家园,不等村集体号召,许多党员、群众志愿者就主动请缨参与灾后重建,充分展现浯口群众灾后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。
重建家园,我们看见更多的自强力量在悄然汇聚。双洞村224名党员、三长、群众自发筹资近11万元修复灾毁水利工程;街道居委会、东港村、西江村、九丰村,通力合作、携手作战,力保镇村道路畅通;三联村自发筹工筹劳,疏通农田堵塞水渠;浯口村集体商议筹备恢复路磡重建;新坪村群众自发修复重建冲口洞塌方路段;各村相互支援合作......
我们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天灾,但无比幸运的是,我们有最自强、最乐观的浯口群众,眼前的困难带不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,更带不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力。
雨过天晴,在大备村,一习热风掠过,眼前一大片嫩绿的丝瓜苗随风摇曳着身姿,焕发着灾后重建的蓬勃生机。洪水滔天,全镇“个十百千”丝瓜基地超过80%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。在本应采摘上市十余天的丝瓜棚下,到处都是破损的田坎、渠堤和倒塌的棚架......农田毁了可以复耕,丝瓜冲毁了可以再种!
“苗蔫人不蔫”是村民们坚定生产自救的信心口号。田地里,挖机、旋耕机的轰隆声与农户的“打港”声交织在一起,好似一首欢快的劳动曲,将前段时间萦绕在心间的阴霾驱散。村民们整秧苗、翻新地、修棚架,及时清除坏死秧苗,给还存活的秧苗喷洒生长调节剂,为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,处处活跃着忙碌身影。“早一点把秧苗栽下,就能多挽回一点损失。”“一定能把农时抢回来!”合甲村种粮大户卢杰擦擦汗说到。补栽秧苗之后,他还要加紧调配农资,对于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,他充满信心。
目前,全镇已调度发放早熟晚稻优质种子17670斤,1182亩受灾一季稻改种晚稻,第一时间做好全镇“补种补苗、换种改种”工作。
“阿仔,谢谢你,我自己想办法。”居住在东港村九组的七旬老人江国华,因洪灾损伤房屋不能入住,秉着不想给村上添负担的想法,多次拒绝村上临时安置、暂住亲戚家,还在村集体募捐时踊跃捐款。生活就是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对传承龙舟精神的浯口人民来说,灾后恢复,自强就是最趁手的武器。
70年难遇这样大的洪灾,让浯口群众受灾惨重,家家都有大小程度不同的损失;但群众的智慧却令人敬佩,自救方式多种多样,搭天梯、划小舟,邻里守望互助、配合默契,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帮助下,本次灾害无一人伤亡。灾后恢复中,群众的力量又是最庞大的,待洪水稍稍退去,不等、不靠,想办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,自发清理屋内淤泥、自己恢复生产生活,还积极参与公共区域的灾后重建,共克时艰。
本次洪涝灾害当中,全镇三处集镇区域内超200家商铺、企业也受灾惨重,即便心血被洪水无情冲刷,但商企老板们仍重燃信心恢复店铺,快速投入复工复产。甚至,已受灾的商企还主动还对附近受灾严重的居民捐资捐物、暖心慰问。
洪水可以破坏我们的家园,但无法击溃群众心中的自强力量!洪水退去后的三周后,超过90%以上的灾毁公路、桥梁、乡村道路的抢修除险正稳步推进,200家商铺、企业已逐步复工复产,浯口镇生产生活进入正轨。这是浯口4.2万群众自立自强、携手共进的结果,更是是各行各业各领域自强自救的时代故事。
哪里跌倒,就从哪里爬起。浯口镇党委、政府将引领群众重新出发,积极开展生产自救,不仅要恢复古镇美貌,更要彰显乡村振兴浯口担当,全力以赴打赢灾后重建这场硬仗。
作者:张享、余金津
责编:党政办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